第493章 做了再说(1 / 2)

明扬天下 何昊远 1630 字 11天前

***

刘伯全、许英杰、宋应星、杨慎四人来到御书房,神情还算自然,但心底里总难免有些不安。

身居高位之人,获得的讯息量自然比平常人多,即便没有今天朝会上的一场风波,他们也能感觉到朝野间有一股暗流在涌动。

秦二年才刚开始,朝堂上就出现如此大的风波,这不是个好兆头啊。

四人谨慎地一同长身揖礼:“参见秦王。”

秦牧脸上波澜不惊,十分平静,抬抬手说道:“免礼。赐坐。”

秦牧一向比较优待大臣,朝堂上,从三品以上的大臣,都是坐着议事的。

在御书房,则不论品级,只要是秦牧主动召来议事的,都会赐座,这早已是惯例。

当然,也是有些差别,通常侍郎以下的大臣来到御书房,赐座不赐茶。只有侍郎一级以上的大臣,才会赐茶。

等小太监上完茶,秦牧开口问道:“宋尚书,那个向喜你可曾见过,如何?”

宋应星本来以为秦牧召他们来,定是和朝堂上的风波有关,没料到秦牧一开口就问这件事,感到非常意外。

他欠身拱手答道:“回秦王,臣仔细询问过了,向喜原是山西矿治的老匠,在冶炼方面,确实很精通,他所提到的炼钢炉改进方法,臣认为也确实有些独到之处,但到底能不能提高炉温,增强钢铁品质,这就要具体验证之后才知道了。”

秦牧颔首道:“既然如此,刘尚书正好在此,就由户部先拨五千两专款,由向喜来主持修建一个冶炼炉,若是不五千两不够,该追加多少,再由宋尚书申报吧。在这方面,不要怕花钱。你们要记住一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是,秦王。”

秦牧转头向杨慎问道:“杨卿,去年你巡抚松江府,对江南的纺织业最为了解。就由你来介绍一下情况吧。”

今天朝会上的风波,使秦牧心里有极大的触动,他准备改变策略,从先说再做,改为先做再说,甚至做了也不说。

秦牧有这样的资本,在军、政、财这三方面,军和财一直在他牢牢的掌控之中。

他在军中的时间要比呆在朝堂上的时间多得多。军队的调动,往往故意绕开兵部,兵部的职权他随时可以架空。

除军队这个暴力机构外。秦牧控制最严的就是财权了,刘伯全是他从小吏提拔上来的,是他的死忠,许英杰是商人出身,常受排挤。也必须依靠于他,才能站足于朝堂。

有军、有钱,这就是秦牧绕开内阁甚至六部,实施自己计划的资本。

当然,秦牧的计划需要科技支持,离不开工部的配合,好在工部尚书宋应星性格比较特别。他不热衷于权力斗争,而且对科技非常重视,是个说得少,干得多的实干型官员。

有了这几层基础,秦牧就能“做了再说”。

杨慎先拱了拱手,将脑海中的情况稍作梳理后说道:“启奏秦王。臣在江南两月有余,虽有心尽快恢复江南的纺织业,但情况并不乐观,战乱对江南的纺织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要在短期内恢复恐怕很难。”

“嗯。本王有心里准备,杨卿详细说说难点在何处吧。”

“第一个难点是原料供应不足。秦王或许不知,有衣被天下美誉的松江府,其实本地出产的棉花远远无法满足纺织所需。松江棉布的原料,大部分是靠外地供应,其中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在山东和河南,而现在,这些主要的棉花产地都还被鞑虏占领着,导致棉花供应严重不足。”

“杨卿请继续说。”

“第二个难点,是资金不足。因为战乱导致大量富户破产,加上物价上涨,粮食供应紧张,即便还有些余财的富户,也是不愿把钱投到纺织产生上去,而是用来囤粮买地。缺少投入,产出自然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