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条件过得去(2 / 2)

天阿降临 烟雨江南 2178 字 19天前

两个影像合一,然后内部亮起了无数细微光点。这些光点是如此密集,如果是普通人看了,只会看到一片光芒,但是楚君归的视野分辨率比正常人类高出两个数量级,由此看清了那是无数以纳米计量的光点。每一个光点闪烁之间,就会多出一些东西,大部分是从周围吸附过来的物质,小部分是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仿佛是凭空冒出来的东西。而无数光点组合在一起,就是一艘正在建造的星舰。

“这就是深红的生产技术,是真正的三维制造。人类现有的复杂制造技术只是伪三维,是依靠多层平面一层层堆积而成,最多就是同时制造的平面多点,本质仍然是二维制造。但是在深红的制造中,在整个空间中有数量众多的制造点同时建造,并且是纳米级的制造。这也是深红建造速度和人类拉开数量级差距的原因。”

“它们是怎么办到的?这种多点制造是怎么送料的呢?”楚君归看到了生产过程,但是没有怎么看懂。那些制造光点中许多物质是从无到有生成的。这完全颠覆了常识。今天的人类早已实现了从纯能量到物质的转化,并且实现了量产。只不过这种技术应用的前景并不广阔,它要消耗太多的能源,更多时候是用来制造一些高能物质作为能源储备。而且类似设备都是体积巨大,想要实现纳米级的操作,对人类来说还是遥不可及。

零博士放大了一个光点,说:“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就是凭空生成的,在我们正常的认知中是这样。我一直检测着整艘星舰,包括它自身和周围环境,结果发现它的整体质量在增加,而增加的这部分质量,并不清楚是从哪来的。问题是,它们的确存在。另外在整个过程中,我并没有看到异常能量的痕迹,至少变动的能量和多出来的质量完全不匹配。”

楚君归此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以星舰制造来举例,假设双方处於大致相同的技术水平,每个制造点的建造速度没有本质差别,那么星舰建造速度可以简化成单位时间有多少个制造点的问题。

人类建造星舰时,每艘工程船算作一个建造点,那么基於安全的理由,每个建造点之间都有不小的间隙。各个建造点还不是时刻都在工作的,这是基於劳动法的理由……在某些公会组织强大的地方,一天中工程船实际工作时间还不到2个小时,这是已经实施了多班次换班,理论上不存在时间空白的情况下。许多工程师登上工程船,慢吞吞地检查,慢吞吞地开到工位,这看看那看看,还没等在星舰工位上摆弄几下,下班时间就到了。於是他们再慢吞吞地回去,慢吞吞地交接,然后飞快地回家。这就是现实,因为星舰工程师属於高门槛、高收入、高福利的职业,且工会势力非常强大,所以现实始终无法改变。王朝就是在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最缺星舰的时候,想要让星舰工程师加班,也激起了几十次大大小小的罢工。最初的几次罢工是镇压下去了,但是交付的星舰出了很多质量问题。而开掉那批不负责任的工程师,又找不到可以替代的。几次之后,后续的罢工就多以谈判妥协的方式解决了。

而在光年,各个建造点彼此之间几乎是贴着的,密度比人类大了好几倍,同时建造点根本不存在休息,每天持续工作时间都是保持在23小时之上。从建造效率上来说, 光年比正常造船厂高了少说几十倍。

但是工程船非常庞大,小的都是十几米,光年再不需要安全距离,彼此之间也得留点操作的空间。而且光年和人类一样,基本都是在星舰表面工作,一层一层地建造,本质仍然是二维制造。深红就不一样了,纳米级的操作使得各个建造点之间不需要距离,并且真三维的建造又让空间内每一个点都成为建造点。

仅从建造效率进行对比,光年造一艘大型星舰用不到一年,而深红只用不到一个月,说起来还是客气的了。理论上,深红完全能在半个月里就造一艘主力舰出来。

楚君归下意识地想到了一个问题:那样的话,深红的‘人’可能不够。不过这个想法随即被否掉,合成有机物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有充足能源,要多少有机物都有。

到了这个时候,问题就很清晰了,这场战争人类根本打不赢!哪怕深红停步在今天的技术水平,不再迭代,它的制造速度仍是人类的上百倍。

而人类想要实现深红的那种凭空出现物质和能量,以及纳米级的建造,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而是基础科学上的突破。这不是靠人数、靠时间和金钱的堆积就能实现的。作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一手推进了人类整个科学进程的人物,博士至今不知道那涌动的暗红是什么,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想到这里,楚君归无奈地问:“它们的目的是什么,有可能沟通吗?”

条件过得去的话,还是投降算了。楚君归心里冒出了这么一个声音。

(本章完)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