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2 / 2)

汉贵女 三春景 3358 字 20天前

陈嫣快乐地摇了摇头:“不是呐,是阿嫣有了一个主意,要给舅舅爹娘他们制绵被。”

看到刘乘,陈嫣又补充了一句:“也给乘表兄制,乘表兄身体不好更应该保暖,我制的这个绵被比之前的要暖和!”

“那便多谢阿嫣之赐了。”刘乘不一定知道陈嫣在做什么,不过顺着女孩子的话说总是没错的,更何况人家还是一番心意呢。

正在此时,天子从宣室殿早朝归来,也看到了温室殿前的热闹。见陈嫣以布巾包头,彩索绑袖,还围了敝膝,一把将她抱了起来,刮了刮她的鼻子:“阿嫣今日倒和西市里的小妇人相似。”

当然了,由小孩子这样装扮,只有可爱而已。

“儿子给父皇请安,愿父皇长乐无极!”刘乘和刘舜自然不可能像天子怀里的陈嫣一样随便,很快行礼请安。

天子挥挥手就算是知道了:“平身吧。”

又特意打量了刘乘:“病已风寒痊愈了是一件大好事。”说着吩咐宦官赏赐刘乘身边服侍的侍医和宫人。

病已是刘乘小时候的小名,他刚刚出生的时候就身体不好,这才有这样一个小名。刘病已,这倒是和后世的汉宣帝重名了。不过这并不稀奇‘病已’的意思就是病好,此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名字,寄托着天下父母朴实而寻常的愿望。

也正是因为太常见了,后来汉宣帝改名刘询——主要是为了天下人避讳方便。就像刘彻封太子之前名为刘彘,之所以改为此时更加生僻的‘彻’,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刘家天子比较迁就百姓。

“劳烦父皇挂心,乘实在难安。”刘乘一张小脸绷着,完全没有了平时温和亲切的样子。

明明是一对亲父子,说的却全是客气话。不过三五句也就到头了,再相对竟然有一种尴尬感。

刘乘对此并不在意,皇室的父子之情向来如此,这是他早就知道的。相比起他这个当事人,反而是刘舜,袖子下垂着的手捏紧——刘启此时正在事无巨细地询问陈嫣早上做了什么。

再不是没话说的样子,就连陈嫣早上用的粟米甜粥都能也能讨论很久:是不是太甜了?又或者明日用菹和醢搭配…陈嫣根本就是在说上午的‘流水账’,但天子捧场的不得了。

虽然早就知道对于父皇来说,陈嫣比其他亲生子女加起来还像是亲生子女,但每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刘舜依旧不能无动于衷。

刘乘注意到了刘舜的异常,作为一个对情绪感知极为敏锐的兄长,他怎么能不知刘乘在想什么呢。赶在被其他有心人看出来之前,刘乘赶紧带着刘舜告退。

天子也没有什么挽留的意思,挥挥手让宫人送两位皇子离开。

“阿嫣打算制绵被?极好!我就等着阿嫣的绵被了!”

背身时听到这样亲昵自然的话语飘到耳朵里,刘乘的眼睛一下红了起来,袖子里的指甲也因为太过用力掐破了手掌。

陡然加快了步速,才一出殿,身后的宦官就跟不上了,只能疾步趋近:“殿下、殿下…”

第18章 鹊巢(2)

十月里连续两个明媚阳光天显然很让长安百姓喜欢,晴天总比雨雪天暖和。这样的日子家里要少用许多柴草木炭,而对于根本用不起柴薪取暖的人家就更加友好了!此时的柴薪也是好大一笔资产,哪怕是长安百姓也不见得人人都能准备充足。

有一些地区流行吃冷食,又或者一天只开火一次,很大原因就是为了节省柴薪不得已为之。

对于未央宫里居住的陈嫣来说也是好事,因为她晾晒的已经丝绵已经干透了!趁着阳光好的时候好劳作,叫上了自己的几个婢女一起制蚕丝绵被。

绵兜已经晒干,剩下的活就是拉伸而已。

陈嫣和三个婢女占据平台四角,用力均匀、不紧不慢地拉扯。直到绵兜被拉伸成一片透明的薄絮,这才扣在平台上。

才做了一次陈嫣就摇摇头,对一边的婢女清道:“清来替我罢!”

不是她想偷懒,上辈子她是亲手做过蚕丝被的,对这一项劳动并不陌生。关键是直到这一次上手去做才想起来自己如今人小力弱,和其他人根本配合不起来。幸亏如今的家具都十分低矮,找出来的平台也是一样,不然陈嫣很有可能都扯不到绵兜!

“唯唯。”清立刻接手了陈嫣的工作,然后在陈嫣的指导下拉伸绵兜。做了几个之后好奇问道:“翁主这个主意制绵被倒是和寻常的不大一样,制出来的蚕丝绵被有何异处?”

“制出来你就知道了。”陈嫣也不解释,只是笑了笑。

唔…说起来她这很有可能是一次‘技术创新’了。公元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总之和后世想象的古代生活有很大差别。后世现代人的古代生活大多是近古时代的,而在西汉这种‘上古时代’,很多认为‘理所当然’‘古已有之’的东西其实都是不存在的。

比如说被子。

此时棉花还没有传入,冬天盖的被子只有几种。比较常见的,穷人盖干草,稍微好一些的老百姓会采集木棉、芦花。这些无法织布,但蓬松的絮可以塞进被套里做保暖之用。

而富贵人家则是用蚕丝或者长毛兽皮,后者不用解释,关键是前者。按理来说,应该能够制成和后世差不多的蚕丝被了吧…富人生活也蛮好的…

其实不然,此时使用蚕丝制绵被的方法十分原始,一般都是选用质量不好、被污染了的蚕茧,切碎之后填塞进被套里面。非要说和后世蚕丝被的差别,这就像是用棉花做被子,一床被子直接用了棉花,另一床则是有弹棉花这道工序。

后者使用的棉花少、被子轻、保暖效果更好。蚕丝被也一样,更成熟的技法让蚕丝被绵胎可以使用少一些的蚕茧,更重要的是做出来的蚕丝被却更加轻巧、暖和。

说实话,这是陈嫣看到少府送来的新被子才想起来的。

站在西汉王朝,她看太多东西都有改进余地了。只不过太多太多的东西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她拍脑袋想主意就能做到。

比如说‘千层底’吧,她一直想要做一双千层底的布鞋,要知道她对此时的鞋子诟病很久了!

汉代的鞋履种类不少,有皮鞋的鞜、鞮、靴,鞜是贵人所穿,精挑细选最好的皮革,然后再由巧手精心制成。同样是皮鞋的鞮则相当粗糙,更像是用没有处理过的皮革直接包在脚上,是奴婢的鞋履。靴子则因为其方便行动的特点,在军中流行,军官和小兵都有可能穿。

除了皮鞋,汉人还穿丝履、麻履、木屐,丝履不必说就是富人专享,麻履则接近后世的草鞋,至于木屐,就是木底的鞋子。

穿越之前的陈嫣对此根本不了解,而生活在这个时代之后她很快因为这些鞋子头疼了起来。此时的丝履和麻履鞋底都很薄,当作室内鞋穿一穿还好,一旦出门就很不舒服了。木屐的底倒是厚——为什么登山穿木屐!小时候陈嫣读书,读到‘脚著谢公屐’还很不解来着。穿木屐登山,脚不会觉得辛苦吗?

木屐的鞋底硬,而且根本不贴脚,怎么想也不会舒适吧!

但到了这个时代才知道,此时的鞋底薄的不行,想要行远路、难路,还真得是木屐才可以!

因此陈嫣很快想到了自己曾经做过的‘千层底’,想着要是做出千层底了,也算是一件于国于民的好事吧——这时候没有棉布,但不要紧,麻布、葛布、帛布,大家可以按照各自经济条件换材料,总比现在的那些鞋履要好穿的多。

关键是她真的去尝试才知道有多艰难!

千层底其他工序不说,就说最开始的‘打袼褙’就愁死人了。打袼褙需要熬浆糊,熬浆糊需要面粉。而此时的小麦根本没有磨面粉一说,大家都是连麦壳一起吃的,粗糙无比!所以在汉代小麦才会是最下等的粮食。

陈嫣想要千层底,就得先磨面粉。这样一来,磨面粉用的石磨就得发明一下…她倒是知道小麦石磨是什么样的,稍微找工匠试制一番很快就会有成果。但这种发明工具的事情由一个小女童做,总觉得太古怪了!而且到时候场面就大了——结果只是为了一双鞋?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