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三日"奇迹之城,燕歌汉城(2 / 2)

三国圈 嬴政 2029 字 3天前

“三河”是新命名的区域,囊括了潞城东南涞水,沾水,桑干水三条河流经的广大地域。

这是一个朝东南斜着的“三”形区域,李轩规划的“燕歌”城,不是传统方城,而是把“三”变成“日”。

这个“日”,就是“燕歌”。

通过修四段互不相连的城墙的方式,把“三”加四竖,变成“日”。

“三”的最上一横,涞水拒马河流经渔阳的河段,已改称“雍水”的河道,就是“燕歌”北城墙。

“三”中间的一横,沾水流经渔阳段,就是穿城而过的“燕歌”城内运河。

“三”的最下一横,桑干水河道,就是天然的“燕歌”南城墙。

在北方幽州边地,城墙防不住胡骑,河流反而是更好的水城墙。只要一支三流内河水军,就能把敢于跨河的精锐胡骑,杀的血流成河。

“三”变“日”的那四段南北的城墙,一为防洪,防止敌军在上游筑坝拦水,以水淹城。二为暂时阻滞敌军。

由于“日”的三横全是河道,任何进攻四段“燕歌”城墙的敌军,都必须在上下游很远渡河过来,且一旦跨河,就始终面临背水一战的窘境。

一跨河,后续辎重就要跨河。一败,南北皆被河流阻隔,跑都跑不掉。

且北方军水军,可沿“三”横水道,运送北方军在敌后任意河段登陆,一卡就是一个天然包围圈。

敌军南北都是河,东西起码一面是城墙,北方军一个战术登陆动作,就能形成一个天然的瓮城。

北方本就不重水军,幽州又是大汉十三州最北,草原胡人哪来的水军?以燕歌之地形,十万胡骑敢渡河,匹马难还。

燕歌的长城非但不用劳民伤财的修,反而能成为灌溉千万亩良田的天然沟渠,成为挣大钱的天然大运河。

由于李轩建“燕歌”的思路,要囊括三条河,故而“燕歌”之大,骇人听闻。仅一期工程,“日”字上半个“口”的两段城垣,要囊括的城内面积,就是76万亩。

这是十三个西汉长安的面积。

而这还仅仅是燕歌城的一半,北区而已。

一旦燕歌城内地不够用了,东西沿河道再竖四段城墙,老城区就变内城了,还能省去最长的两段城墙建设。

再不够,再扩第三层城垣……

三条河流两岸,就是天然的水田,一期即可开辟水田二百万亩以上。

三条河既是城墙,本身又是运河,可直通渔阳东南出海,出海口就是日后的津门。

燕歌北之“雍水”,过渔阳入右北平,右北平入渤海的这段叫“滦水”,那里有个地方叫开滦,华北最大的煤矿,附近就是唐山,华北最大的铁矿石产区。

燕歌南之桑干河,上游流经一个沟,叫门头沟,那是个天然矿产宝藏,最优质的无烟煤,石料产地。

门头沟的优质无烟煤,输往幽州刺史治所蓟县,是西东向,要经陆路,要用骆驼。可顺桑干河南下,直抵燕歌城内,就是水运。

而流经燕歌城中的大运河与南水在渔阳下游并为一水,出海口就是日后的津门。九水通漕之津,入海之门户,长芦盐场的转运枢纽。

三条天然大铁路周边,物料接驳,商品集散,运输的便利,绝非陆路可比。

三河相夹,燕歌南北城,便恰如横跨长江的西汉阳,东武昌的大武汉。借助天然地理形成的城防体系优势,却要远远高于武汉。

“武汉”这个名字很好,恰如武汉大学上的字:“学大汉,武立国。”

李轩就准备把穿燕歌城而过的中河,命名为“汉江”,燕歌内城“田”字东南西北四区,即为西“汉昌”,北“汉阳”,南“武昌”,东“武汉”。

“燕歌”别称,即为“汉城”。这么好的名字,棒子不要,李轩要了,回头还棒子个“孙儿”城就行了。

谁说大汉的城就必须是方的?谁说城墙就不能用河的?

李轩心目中的“燕歌”城不用多好,世界第一就可以了。

这就是他要从天空中摘下的星,一座星空之城,一座古往今来,从未出现过在历史上的奇迹之城。

丰臣秀吉墨俣一夜筑城,李轩就要建“三日”之燕歌。

这座“三日”奇迹之城很好建,不过是竖四道城墙。

与一硝二磺三木炭一样简单,就是个配比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