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天子不自由(2 / 2)

逍遥小地主 木子蓝色 1797 字 1个月前

堂堂天子,却处处受人掣肘。

“若朕真把宇文节也赶出朝堂,流放边州,那这朝堂以后就更是长孙无忌的一言堂了!”

“陛下既然早有思量,那又何必再犹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武氏一边劝道。

“可······”

李治话到一半说不出口,长孙权力太大了,甚至握有废立的能力,他不敢轻动。

他是长孙扶立的,一旦跟长孙翻脸,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皇位还能保住呢。

“陛下,如今不是开国之时,现如今天下,山东士族已经崩溃,关陇集团也已经衰弱,不复当年之强。国家的政权已经不再是建立在门阀和贵族的基础之上了,陛下是天子,是天下人之天子。”

自东汉以来,皇帝总是和当时最有势力和影响力的豪强大族或贵族联姻,贵族们不仅仅是贵族,他们还能影响朝局。

但武氏目光却很敏锐,自隋以来,其实隋唐两朝几代皇帝,就已经在不断的对关陇集团这个庞大的贵族集团不断削弱。当年杨广削的太急,导致了隋朝崩溃灭亡。

而李家的手段则要温柔的多,唐虽承隋制,但又在许多地方有过改革,这些改革,实际上已经在不断的削减关陇集团的影响力。

长孙无忌确实是关陇集团的代表,但关陇集团也已经不复当年强盛了。

“陛下莫要忘了,除了朝中除了关陇集团,山东士族还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若陛下能得其相助,未必不能平衡关陇集团。”

“爱妃说的是江南华族?”

“不,若说关东士族崩溃,则江南华族更是早就凋零,虽说近年来科举大兴,士族重新抬头,但他们的实力依然不足与关陇集团抗衡。臣妾所说的另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其实是指山东豪杰集团。”

所谓山东豪杰集团,其实指的还是大唐立国之初,朝中那些山东地区出身的军功新贵们。

这些人文有房玄龄、魏征,武有李绩、秦琼等,在大唐立国之中,立下赫赫大功,特别是在贞观朝,深得重用。

虽然如今许多山东名将都已经故去,如房玄龄、魏征这样的名臣也都走了,但这一派也还是有不少重要人物在的。

比如眼下朝中同样位列宰相的李绩,以及老帅程咬金。

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军界影响力深厚。这与长孙无忌一系在朝堂影响力强正好不同。

长孙无忌强在朝堂的影响力,而对军界却要差了许多。

过去,关陇集团是一个军事起家的集团,他们出将入相,对军界的把控力是超强的,但到了如今,军方这块,却恰恰是他们的弱势了,虽然关陇子弟大量从军,但在朝中顶级将帅里,他们的人却不多。

大量关陇集团出身的将帅,在大唐立国之后,不断的倒在了历次的内斗之中。

如今朝中军方的首席代表,当属李绩。

英国公李绩,同中书门下三品,这是太宗皇帝特意为李治留下的大将。

“李绩此人,朕有些看不懂。”李治道,当年太宗将李绩留在太原镇守,一留就是十几年,可李绩也毫无怨言。后来他当了太子,太宗又特意把李绩贬出京,说是要看李绩态度,如果李绩态度好没怨言,那就等太子继位后,再加赏李绩,把他调回朝中担任中枢要职。

李绩入中枢为相后,一直都谨慎少言,基本上很少有反对长孙无忌的时候。

要让李绩站出来支持他,只怕事情没这么简单。

“臣妾相信李绩是个聪明人,过去陛下处处听从国舅安排,那么李绩自然不会与国舅相左,但如果要让李绩在陛下和国舅之间做个选择,臣妾相信李绩知道怎么选择!”

“关键之处,还是得陛下先表明态度。若陛下都态度不明,又如何让李绩他们这样的臣子选择呢?”

李治皱眉。

要跨出这一步又谈何容易,虽然他早就想跨出这一步了。

“朕要如何做?”

“陛下可以让中书门下诏令宇文节为御史大夫。”

“中书门下可以拒绝草诏,没有宰相们的同意,宇文节当不了御史大夫。”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议封驳,而如今的中枢是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又是长孙无忌把持,他的诏令若得不到他们通过,那就是封中旨,大臣们可以拒绝执行。

这也是他一直困扰的地方,堂堂天子,诏令居然不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