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江南江北(三)(2 / 2)

重铸清华 因顾惜朝 1420 字 1个月前

“听大帅的。”

石达开在秣陵关跪接了东王九千岁的谕旨,不发一言,磕了三个头,便起身,将自己从江西安徽带回来的金银、粮草一一交割给来的使者,石达开边上的赖汉英皱着眉头,等着得意洋洋的使者走了之后,这才在石达开边上开口,说道:“翼王,这东王也太欺负人了吧?咱们在西边大胜,又缴获了如此多的粮草,东王不派人奖励就罢了,这不仅要全部拿走咱们的金银粮草,还不许咱们进天京城,在这金柱关待命!嗨,这可真叫人寒心!”说完还把头巾丢在了地上。

石达开摇了摇头,蹲下身子把赖汉英的头巾捡了起来,还给他,悄然开口说道:“东王如此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咱们听命就是,我瞧着前次东王来的使者说是要解决掉清妖的江南江北大营,咱们镇守金柱关,估计就是要对付向荣老匹夫了!”

“靠着咱们翼王的本领,那向荣岂不是手到擒来?不过这江北大营好说,毕竟是文人统率,可是这江南大营,还是块难啃的骨头啊。”赖汉英奉承完,却又微微有些担心。

“无妨,如今咱们同心协力,西征在湖口大胜,军心可用,别说东王要倾全城之力攻灭两座大营,就算本王一部,灭向荣也是易如反掌!”石达开的言语之中露出的强大自信感染了身边的一群人,边上原本对着东王军事的处置而恹恹的亲兵听到自己的主帅如此自信,重新又鼓舞起了气势,连忙在秣陵关下搭建起营帐来。

咸丰皇帝震怒于江南江北的两座大营毫无作为,但南北两个大臣却都有自己的苦衷,陆建瀛的苦衷是江北无兵,每日除了在镇江大营守住漕运不失之外,不敢出兵攻打江宁,此外也无银饷,两江在安庆的银饷半数丢在了池州,半数到了庐州府,却又进了李鸿章的腰包,让李鸿章的淮军吃了个饱;而江南大营的专办军务钦差大臣向荣要面对的问题更多了。

首先一个是年纪,从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时候就一直边骂着“龟儿子”一边厮杀的向荣今年已经是六十有三了,要这样的年纪还要他出阵厮杀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儿,而且自从去年年代攻打了一次江宁,腿上中了一支流矢,伤势至今未好,别说上马,如今就是日常的走路都要人搀扶了,若不是还念念不忘两江正一匹的提督位置,和担心这发逆未平的责任,向荣早就告老回乡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将帅不和,这是任何一个地方的大营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江北大营的陆建瀛还稍微好些,毕竟他是封疆大吏,又是帝师,谁都不得不担心自己得罪了这个人,自己的名字过几日就上了皇帝的御桌上;

向荣则不同,他是自己一步步从行伍之中杀出来的兵油子,对着文官天生就有着敬畏之心,有敬畏之心,自己却又是手握大权,因此造成了一个现象就是向荣若是单独对着文员,还能听进些话,若是文员和武将起了争执,那是没话说,独独偏向武将的,加上帮办军务的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西安将军福兴等旗籍大员的制约,在广州运来的广东调派的红单船仍迟迟不到的时候,只能龟缩在大营中不出,陆攻不得,水攻不能,日对坚城,一筹莫展。咸丰四年七月,广东的五十只“红单船”终于开抵镇江焦山江面,

向荣如获至宝,兴奋地和皇帝说:“臣筹船两载,至今甫有转机。”向荣与江北大营商定,五十只红单船,一半留泊镇江、瓜洲江面,归江北大营指挥调度;另一半开赴金陵上游,归向荣指挥调度。红单船大者可安炮三十余位,小的亦可安炮二十位,且运掉灵便,在当时确是水上利器,对太平军一度造成很大威胁。为了对付清军的红单船,太平军曾建造大型木牌(一种能在水上活动的炮垒),顺着东流的江水,冲突而下,支援镇江,但往往被红单船所阻截。这一时期,江南大营清军在金陵上游打了一些胜仗,向荣的处境稍有改善,报给皇上的奏摺多次以六百里里奏捷,因而朝廷对向荣也稍满意而少训斥了。可江宁毕竟是雄城一座,正如向荣的奏章中所写的那样:“金陵城高池深,坚固异常,西面滨临大江,北面则湖水汪洋,其东、南两面,半系小河环绕,仅紫金山龙脖子一隅有旱路可通。又开挖深壕、重堑,密布竹签蒺藜,以营护城,复以城护营,防守极为严密,是以屡攻不能得手,虽有几处大火烧断,发逆又用糯米浇汁修补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