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中国小民(1 / 2)

主宰江山 汉风雄烈 2479 字 20天前

“愚蠢的西班牙,愚蠢的马德里,愚蠢的卡洛斯四世,猪猡都要比他们聪明……”

已经决定在中国终老的牛顿趴在书桌上记述着自己的日记,他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已经七十多岁了,在中国近三十年的生涯让他已经习惯了中国的一切,他不愿意再回到英国那个‘陌生’的社会去了。

虽然他曾经工作过的牛津和爱丁堡大学【这是苏格兰的大学,不是英格兰,英格兰境内就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都愿意以很高很高的待遇迎接他的回归,就连大不列颠王室和内阁都真诚的欢迎他的回归。

——牛顿在中国皇帝身边那么多年,还教育过中国的豫王殿下,做过中国皇室的私人老师,他不仅在中国皇室和高层中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真正的懂得中国的政治,和了解中国那位堪称伟大的皇帝陛下。这对于中国大不列颠王国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整个欧洲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但是牛顿就是不愿意回去,他对大不列颠已经没什么牵挂了。他只让自己的笔记,自己撰写的人物传记和对中国的认知,对中国现在和历史的研究等等,只让自己的无数文稿乘坐帆船回到英国。

而七十多岁的牛顿至今还保持着写日记的好习惯,而他这些年写下的日记,如今已经成为英国中央内阁高官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重要依据了。

也正是对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度了解的透彻了,牛顿才会对西班牙的‘轻举妄动’如此的痛恨。因为西班牙的的确确是英国人现在的盟友啊。

英国人会因此而受到惩罚的。

对比消息传来当日,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更加详细的消息已经送到了陈鸣的手上,也被广大民众所熟知。同时皇帝陛下对印度的一些小的调整,也被很多很多的人所知道。所有人都清楚,英国人在这档事儿上真的挺无辜的,他们是清白的,可这没个卵用。

之所以一个月前会引得谣言四起,那只能怪这个消息就那么凑巧的撞上了来胡闹的‘罗伯特’一行,以牛顿对陈皇帝的了解,中国肯定会在印度生事的。现实也的确如此。而这一切的根源,牛顿没有怪罪在英国人的身上,而是全怪起了西班牙人。

在牛顿的脑子里,西班牙王国就是一个欧洲二流的国家而已,根本就没有跟现在的汉帝国一较高下的本钱,即便是在他们经营了二百多年,而陈汉刚刚踏足十来年的美洲。

可是他们的轻举妄动却让英国人不得不为之买单。牛顿心里头都不知道骂了马德里多少回!

“一群猪猡!”

牛顿手中的鹅毛笔尖不停的在纸张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音。他要用自己的笔狠狠讽刺愚蠢的马德里人,讽刺那愚蠢的波旁家族。

活了那么大岁数,牛顿不是没见过笨蛋,可他却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笨的笨蛋的,一只小鸡还要去挑战老鹰。当然,那罗伯特也是个大笨蛋,他就不应该来南京。

英印总督约翰·肖不清楚中国皇帝的脾气,难道罗伯特也不知道吗?他可是跟中国打了二十年交道。中国皇帝的脾气并不算坏,但他绝对见不得有人跟他耍无赖耍横。谁要是对他不讲理,他就回对谁更加的不讲理。

中国有这个资本支持他这么做。即使那个挑衅他的人是大不列颠王国,是西方世界的头号强国。

“爷爷,三点钟了,我们该去游乐场了……”

书房外响起了一个清澈的男孩的声音,孩子的中文名字叫牛璞,他是一个葡萄牙裔,也是一个孤儿。他父亲是当初选择留在中国的那群葡萄牙人中的一个,母亲是一个来自奥斯曼的女奴,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俄罗斯人。

入乡随俗的父亲包养了他的母亲,可惜信奉一神的父亲还是不敢冲破‘阻挠’,纳他母亲为妾。

男孩的母亲在八年前就死了,而男孩的父亲也在三年前去世。在去世之前,这个同牛顿也有些交情的中国籍葡萄牙裔,将自己才十二岁的私生子送到了牛顿这里。

生活真的挺孤苦的牛顿考虑再三,正式收养了这个十二岁的孩子,并且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牛璞。

璞,在汉语中这是指未雕琢过的玉石,或指包藏着玉的石头。

牛顿就希望自己收养的孩子是一块还未经雕琢的宝玉。而同时这个璞字在读音上也通‘葡’。

满心中都是对西班牙的愤怒的牛顿听到门外孙子的清脆、欢快的声音后,瞬间多云转晴。那充满欢快的声音就仿佛一道披散漫天乌云的间,让空中的阳光瞬间照撒在了牛顿的每一寸心房。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牛顿孤苦伶仃了二十几年,现在名下有了个孩子,虽然不是真正的血脉,但也让他倾注了许多感情。

“好的,迪亚斯。”牛顿看了看座钟,真的到了不得不去的时候了,再晚就没必要去游乐场了。

牛顿立刻就停下了笔,“因为要陪我可爱的孙子一块去游乐场玩儿,我现在没有时间再来诉说我对西班牙人的愤怒了,但我会在明天接着写下去。愚蠢的西班牙人,我对他们的愤怒还远远没有倾泻完。”

……

农历十月的中国已经正式进入了初冬,就算是江南地区,随着气温的下降,野外也是一片萧瑟景象。山东半岛上的齐鲁大地,那就更是落叶飘飞,万物凋零了。

不过在烟台港,集市依旧在热闹地进行着。

发展也没有多长时间,烟台的名气和繁荣程度已经可比济南。

作为山东最重要的两个对外港口之一,烟台一地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口的日渐增多让这里的消费也每日剧增。每天都有十里八乡的村民,便带上自家的货物商品,来到烟台大大小小的集市上售卖,然后再顺便买一些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带回去:有可能是厚棉布,也有可能是金属器具、肉类、酒类,又或者是咸鱼、鲸肉、海带、紫菜等。

黄有田坐在集市一角,一上午他已经卖了三口锅,同时还给五个人磨了菜刀、铲子。另外,帆布口袋里装着的一些芝麻园子、花生糖、鲸肉干之类的小玩意也卖出去了不少。保守估计,他这一上午的收入起码在三块钱以上,按理说应当能够让人满意了。

但这毕竟是在城里的集市上啊!

如今是个集市就有管理员,一天就是五角的费用。黄有田叹了一口气,将身子倚靠在了身后的一口锅上。集市上人流集中,谁家的锅坏了、刀钝了、缺什么了都会到这里来想办法,黄有田早年就给人补锅为生,好不容易攒点本钱做起了买锅的生意,这看似比补锅匠体面了不少,但这钱真挣得不比补锅匠多。

虽然补锅匠要更辛苦一些,生意惨淡的时候,经常会长途跋涉走上好多村子才会遇到一个客户。